20世纪,火车的汽笛响遍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次克在2011年庆祝350年的成立纪念日。近3个半世纪以来,这里作为“贝加尔湖门户”,东西伯利亚的重要文化和经济中心。
1661年探险家雅各夫·破哈伯夫跟哥萨克支队在安加拉右岸,伊尔库特河口对面建立了堡垒。这个地方位置尤佳:周边都是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土地,通过叶尼塞河将贝加尔湖连接起来。
该地区不断发展,并在1682年成为伊尔库茨克省的中心,4年后,正式建市。根据至今保存的“计录单”,在18世纪初这边的人口大约为1000人。
伊尔库茨克徽章的历史很有趣。1690年被赐予的徽章以银色为背景色,在绿色的草原上一只“babr”嘴里叼着黑貂向盾的左边奔跑。据说,babr是之前老虎的说法,但在1878年创做伊尔库茨克省的徽章时出错了:徽章部的人员把“babr”与“海狸”(用俄文写的是“bobr”)弄混淆了,因此艺术家在徽章上给老虎画上了海狸尾巴和有蹼的脚。因此神秘的“babr”成为了伊尔库茨克的象征之一。今天Babr的雕塑位于第130个街区入口。
同中国的贸易在伊尔库茨克的发展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前往东方的驮运队都会经过伊尔库茨克:往东方带去的是毛皮,从东方带回的都是丝绸,糖和茶。到18世纪中形成的伊尔库茨克客商人为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伊尔库茨克商人(Trapeznikova,Sibiryakovs,Medvednikova等许多人)会被选为市政府单位人员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用他们的资金建立并维修了教堂,图书馆,学校,医院,孤儿院和文化机构。
18世纪末 – 19世纪初伊尔库茨克市更加像著名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在他的小说“来自西伯利亚的信”中所述的“文明城市”。这里有警察,消防部门,学校,档案室和印刷厂。除了木屋还有超过50栋用石头建的房子和10座由白石建的教堂。100年来,人口增长了10倍。伊尔库茨克成为东西伯利亚城市中的首府。
新“西伯利亚圣彼得堡”文化的黄金时间是在19世纪。历史博物馆,戏剧院(现在叫奥赫洛普科夫戏剧院),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是伊尔库茨克的财富。 1826年8月流亡的十二月党人来到这里,他们让前贝加尔地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同时对公共教育的影响也很巨大。V.P. 苏卡车夫市长在他的艺术画廊里有着令人惊讶的绘画藏品。这也成为伊尔库茨克地区艺术博物馆的基础,是西伯利亚艺术的丰富宝库。
20世纪,火车的汽笛响遍伊尔库茨克。
1898年8月16日首列火车经西伯利亚铁路到达这里。东西伯利亚首府的命运在随后的10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最严重的困难也创造了伟大的成就。
在1917年11月至1920年3月间伊尔库茨克发生了内战。1917年11月18日全市的政权被布尔什维克所控制。第二年夏天他们被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士兵赶走。随后俄罗斯新的最高统治者A.V.高尔察克把他的政府搬到了伊尔库茨克。1920年2月7日夜间他在乌沙科夫卡河冰上被枪杀。
苏维埃政权把城市改造成了俄联邦政府先进机器制造业的工业中心。工业化时期,伊尔库茨克建立了许多新的企业: 古比雪夫机器制造厂和至今俄罗斯最优秀的航空工业。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伊尔库次克作为后援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工人实行至少180%工作。用全省共青团成员的资金在航空厂建造了“伊尔库茨克共青团员”坦克纵队。在苏联1号大街和12月事件街的十字路口有一座T-34坦克纪念碑。通过伊尔库茨克军事委员会加入军队的约20万人。而几乎一半没能回来。
战争结束后便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项目。1959年9月24日伊尔库茨克水力发电站开始运行。这是西伯利亚首个项目建设,推动了这一地区行业的发展。伊尔库茨克还一直积极推广新社区的建立:阳光区,尤比列伊内区,西钮石纳山区,新列尼诺区,科学城等...
苏联解体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经济潜力的伊尔库茨克仍然是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城市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首府。
今天,在这个新的千年,在安加拉河岸上建立小堡垒三个半世纪后,这个城市的人自豪的称自己为伊尔库茨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