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加尔湖的居民中,有两名斯拉夫人为西伯利亚的研究和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贝加尔湖第一》将讲述这些人是如何到达贝加尔湖的,并解释为什么撤尔斯基在这里。
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一起开发着西伯利亚。即使叶尔马克在对部队的描述中也提到了“立陶宛人”,但是他想要说的是白俄罗斯人,可能还有波兰人加入了队伍。问题在于“立陶宛人”和“利维坦人”被用来指代立陶宛大公国的人民,而其中大多数居民都是如今白俄罗斯人的祖先。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白俄罗斯人称自己为立陶宛人。与此同时,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一起构成了波兰共和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其中除了白俄罗斯人还有波兰人,乌克兰人,立陶宛人,犹太人人,德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民。
波兰共和国的囚犯和逃兵参加了莫斯科公国向东部进发的行动,即使他们在西伯利亚定居,也并没有流散。波兰共和国解体后,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成为了俄帝国的臣民,涌入的移民数量大大增加。
然而,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迁徙并不是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他们一次次通过暴动和起义要求独立自主,被波兰共和国残酷镇压,起义的参与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而且,这些身不由己的西伯利亚人以暴脾气而出名,到了新的地方也常常暴动。例如,1863 - 1864年间波兰起义的参与者于1866年6月24日在贝加尔湖南端的库鲁土克村附近发表演说。
许多之前的起义者定居下来,成为了农民、工匠、商人和科学家。许多参加起义的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都是学生和受过教育的人。当时的西伯利亚还是需要探索的荒芜角落。扬·撤尔斯基就是一位研究者,他来自已经难分彼此的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村社。甚至还有一个叫做“扬·撤尔斯基伊尔库茨克白俄罗斯文化协会”的组织。
他称自己为立陶宛人,也就是白俄罗斯人,他说白俄罗斯语,用白俄罗斯语书写,但是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和波兰的爱国者,却参加了波兰起义。这怎么可能?事实是这样的,当时的民族领域划分是很模糊的,尤其是现在的白俄罗斯地区,况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因此,扬·撤尔斯基(JanStanisławFranciszek Czerski),也以伊凡·杰门耶维奇·撤尔斯基或是Ян Дамінікавіч Чэрскі而为人所知。最重要的是,他做了关于西伯利亚和贝加尔的研究。在他的6个重要发现中,就有一篇关于“定居点”的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起义者在伊尔库茨克建立了天主教教堂。从那时起,这个贝加尔湖旁的城市就成为了天主教在亚洲东北部的支柱,成为了世界上领域最广阔的首府的教区,也是圣约瑟夫教区。如今波兰人仍然是贝加尔湖地区天主教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自己的意愿迁移到西伯利亚的白俄罗斯人被称作“自动推进器”。他们和波兰人不同,他们主要是农民出身的东斯拉夫信徒。通常他们在远离其他移民的无人居住的地方组建村庄,因此到目前为止他们仍然保留了一些自己的习俗和特征。
白俄罗斯人有自己的“模范”村庄 ––于1909年建立的屠格涅夫卡村。这里有自己的民族历史博物馆、合唱团和儿童民俗工作室。这里不仅仅是旅游中心,还是贝加尔湖地区白俄罗斯人的胜地,这里遵循并保留了前辈们的习俗和传统。
在屠格涅夫卡,就像在白俄罗斯移民后裔生活的许多地方一样,保留了他们祖先从原住地带来的一脉相承的实用装饰艺术传统。首当其冲的就是毛巾、头巾、衬衫和无袖女衫上的装饰性绣花。
此外,白俄罗斯人的美食传统在这里得到保留。土豆制成的菜肴在白俄罗斯人的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最主要的是土豆薄煎饼。在肉食中最广泛使用的是猪肉。
这个村庄与俄罗斯人和布里亚特人的居住点不同,它有着自己的外观:这里有宽阔的街道,每家的院子里都有花楸––家庭的象征,也有很多向日葵。有趣的是,当地的白俄罗斯人来自西波列西耶,这里与波兰接壤。如果你要去小海,你可以在贝加尔地区的路上参观屠格涅夫卡。一定不要错过它,俄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指南都会告诉你应该在哪里转弯。
在斯托雷平的改革中,波兰人也开始 “自我推进”了。 1910年他们建造了维尔什娜村,这里成为了伊尔库茨克地区的旅游名胜。这个村子保留了20世纪初波兰农村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习俗、美食甚至是口音,而西伯利亚也对当地波兰人的文化产生了影响。村庄有自己的天主教教堂和博物馆。经常会有波兰的游客来到这里,来看看自己远在西伯利亚的同胞。维尔什娜村在伊尔库茨克以北135公里的地方,可以乘坐专线巴士到达。
无论您如何看待扬·撤尔斯基,你都应该去维尔什娜村和屠格涅夫卡村,当然,还一定要去贝加尔湖。